随着现今社会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发展本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在新加坡留学热潮的下,无疑研发科技也渐渐成为了人们所感兴趣的高端领域。
新加坡第三第四颗卫星 自印度发射升空入轨
新加坡第三颗和第四颗国产人造卫星本周一从印度一个发射基地升空并进入轨道。两颗分别名为VELOX-I和VELOX-PIII的小型人造卫星,是由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及研究员用三年的时间设计和建造。
两颗卫星能同时进入太空,是因为重约4公斤的纳米级(Nano)卫星VELOX-I发射时,装载着如智能手机般大小,重量仅193克的皮可级(Pico)微型卫星VELOX-PIII。
两个月后,VELOX-I将在太空中将VELOX-PIII释放出来。两颗卫星会以每秒7.5公里的速度在距离地面650公里太空运行至少一年,每天环绕地球15次,经过新加坡上空范围四次。目前,南大相信是成功让皮可卫星“乘搭”纳米卫星“顺风车”升空的大学。
新加坡留学网讯:南大分别在2011年和去年发射我国颗卫星X-SAT第二颗卫星VELOX-PII。
另一颗南大卫星VELOX-P将在今年底发射;另外两颗南大卫星VELOX-II、VELOX-CI则预计明年底发射。加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科电子明年发射的两颗卫星,新加坡明年将有九颗卫星环绕地球,其中七颗属于南大。
为了监控自家卫星,南大昨天启用新的卫星控制室。这个约105平方米的控制室,设有先进的卫星通讯及电脑系统,以及可同时监控七颗卫星的大型屏幕。
南大卫星研究所所长卢家顺副教授昨天在记者会表示,VELOX-I是于星期一(6月30日)新加坡时间中午12时21分,从印度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达万航天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的发射基地升空。
长34公分、宽10公分及高10公分的Velox-I卫星,进入轨道后一切系统运作正常。Velox-I将进行的任务包括对摄像感应晶片及环球定位感应器进行测试。
卢家顺说,测试卫星的摄像感应晶片以及一个可伸展20公分的摄像镜头在太空环境运作的情况,是为了开发更好卫星摄像技术;测试环球定位感应器则是要累积经验和知识,用于南大明年发射的气象卫星VELOX-CI的研发。
Velox-I在两个月后把VELOX-PIII释放出来,两颗卫星将互相“沟通”。卢家顺说,南大这次“二合一”发射两颗卫星并让它们并行环绕地球,是要测试它们彼此能否有效互通信息,为将来采用“顺风车”技术将数颗卫星送入太空,再协调它们同步执行任务的科技铺路。
三年来共有60名南大学生参与Velox-I和VELOX-PIII的研发和建造。负责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博士生孙敬钧(29岁)说:“卫星体积小的挑战是,必须将各个系统集中装置于极小的范围,因此大家必须通力合作及协调。”
卢家顺指出,近年来的卫星研发趋向小型卫星,主要因为可降低发射成本,节省开发时间,方便学术人员进行卫星科技研究和测试。
一般而言,重量1.3公斤以下的人造卫星称为皮可卫星;介于1.3公斤至50公斤的人造卫星称为纳米卫星;百多公斤的则称为微型卫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政府建立的顶尖大学,1991年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云南园”上建立,它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南洋理工学院,更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955年由东南亚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的南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