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全球都持有盛名,各种戏曲也是颇具声誉,备受欢迎。那么去新加坡留学的学生们了解新加坡的新艺剧坊吗?这里,新加坡留学网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下:
新艺剧坊所将呈献的《粤源唱叙在今宵》,是一场既能溯本追源,又能重温近百年不同时期粤剧粤曲风貌的演出。
这场追溯粤剧源头和近百年发展的粤曲晚会,是由从事粤剧艺术60余年的新艺剧坊艺术顾问朱敬芬和家人、老师、朋友、学生等一起筹办的又一场演出。
他们去年10月推出“尊师敬艺六十载”,今年则从追溯粤剧之源着手,带领观众回味不同时期的粤曲。
出生粤剧世家的何家耀说,中国戏曲源于中原地区,后由商人带到广州,粤剧因此聚集了中国戏曲的四大声腔——昆、戈、梆、黄。戏班形成初期,粤剧可分成“本地班”和“外江班”。这次演出的个节目——何家耀与朱敬芬呈献的“漂母饭信”,便是具有“外江班”特色的戏目。
这个据说有四百年历史的传统唱段,用的是“中州韵,湖广音”(即“官话”),唱腔源自“梆子系”,故事以韩信落难,漂母搭救为背景。虽然今天的观众未必能听得懂,但它确实是粤剧前身。
朱炳坤与郑焕珍合唱的“胡不归之慰妻”,展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薛觉先(薛腔)曲风。薛觉先是把粤剧现代化的关键性人物,与同年代的马师曾一起影响了粤剧发展。
香港粤剧曲艺、星腔第三代传人梁碧的“风流梦”,将带领观众回到“女伶”的年代,听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由小明星唱红的星腔。
朱少芬的“光绪皇夜祭珍妃”,将把大家带入新马师曾(新马腔)驰骋粤剧坛的四五十年代。来自中国的黄伟坤则以“情僧偷到潇湘馆”,让大家回味同年代何非凡的“凡腔”。
来自中国的姚艳和本地的李建昌,将通过“搜书院之拾鸢初会”,带大家回到红线女(女腔)风靡粤剧坛的五六十年代。
六七十年代是陈笑风粤剧坛的时候,黄俊成与陈绿漪所诠释的“锦江情侣”,正是“风腔”代表作。
《粤源》也会带领大家回顾陈小汉、林家声、芳艳芬、罗家声、任剑辉、白雪仙等人的代表作,也会呈现《胡笳十八拍》、《书剑恩仇录之月夜观潮》等千禧年以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