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要形式无非就是“教”与“学”。教育过程中这两者都十分重要,“学”由“教”而尽展,“教”也因“学”而彰显。这两者互为体用,共同由教育而出,又最终回归于教育。
在如何协调“教”与“学”的问题上,新加坡教育无疑是亚洲国家中做的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新加坡的课堂上完全成为学生与教师展示教学魅力、发展学习能力与洋溢创新活力的场所。
那么新加坡教育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呢?这里新加坡留学网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其具体原因:
一、重视社会取向
新加坡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努力在设计中引入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发展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是社会属性的群居生物,几乎不可能出现脱离社会独自生存。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最终能在社会立足的人才。因此新加坡课堂上也常常可见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辩论。
新加坡博伟教育学院英文课堂上,一次对“新加坡英语”(Singlish)的讨论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人说,讲一种有自己特色的英语便于建立民族的特性,而且平常说起话来更有亲切感;但有人说,新加坡英语可以说是英语和各地方方言的大杂烩,难登大雅之堂,许多外国人都听不懂,有碍于新加坡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讨论也进一步延续到了什么时候该讲什么英语,以及国民能否在不同场合改变口音等问题。
另外,像同性恋婚姻是否该合法化,新的赌场是否该建等等,诸如此类的讨论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新加坡社会实存的一些问题。
从这种讨论中,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便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他们看待身边事物的眼光也变得更加锐利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学生需要取向
新加坡老师在授课时会努力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入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他们期望学生在学习中,不只是追求答案的精准或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努力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包括促进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领悟力,丰富学生的体验力等;
新加坡学校的课堂上,老师通常采用讲故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和小组活动等方法,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富有心智刺激的团体活动,使学生觉得道德教学是富有挑战和趣味的学习。新加坡老师还经常播放多媒体课件,将同学们带入一些特殊的教学情境,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体悟。
三、重视知识传递
中国也好,新加坡也罢,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知识的传递。新加坡老师的授课方式虽然与中国老师大相径庭,但其核心理念还是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所以新加坡的老师在课程设计中,也会和中国老师一样凸显知识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知识的强化训练。
最明显的就是,在新加坡,老师和家长也很注重成绩。到了考试前夕,老师也会发各种各样的考试卷给学生,基本上都是其他学校的试题或者本校前几年的试题。且不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毕竟做些题能够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和盲点,一知半解的也会在考验下露出狐狸尾巴。让学生做几套试卷,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检查和补缺。这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四、重视认知取向
新加坡老师在授课时,通常会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开动脑筋,他们不希望知识是直接以“告诉”的方式被教给学生,他们更希望知识的习得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的过程,他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式。
就这方面而言,新加坡老师并非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多成分上而言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
新加坡课堂上的教学用材经常仅仅是一小张剪报或是杂志书刊等看似与课程无关的东西。从一宗新闻或一则科普资讯中,老师便能引出无数的话题,教会学生如何发散思维,如何站在各种角度客观地分析看待一个问题。
而且新加坡的课堂常常是以辩论的形式展开的,通常是老师抛出一个议题,由学生相互辩论,有时老师更是与学生对着干,把他们的每一个漏洞都驳回去。在这种批判引导的教学方式中,不服输的学生往往会尽力的去加强、接受新的知识,以便在辩论中不被别人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