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新加坡是教育完备、社会团结、生活友好的知名留学热国。在集众多留学优势于一身的新加坡,团结友爱代替了人们更为和谐的相处之道。食物可果腹,也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希望人们通过与邻居分享美食建立友谊,重塑甘榜精神。
新加坡留学网讯:理事会的最新计划“一起用餐”(Let’s Makan)鼓励人们自发地邀请邻居到家中用餐,或各自准备一道菜肴,到一名邻居家里聚餐。公众若有意举办餐会,但又不擅于烹饪,可参考理事会官方网站上的本地美食食谱,以及聚会游戏和交流活动的好点子。
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总干事袁国栋博士前晚(27日)在榴梿宴上受访时说,这项计划的目的是让邻居成为朋友。“如果有150对夫妇,每对夫妇只须找三到四名邻居,就会有600多人参与计划。大家定期一起用餐,每个月一次。”
他希望邻居之间通过这个方法加强沟通建立感情,减少邻里摩擦。
前晚大约300人在直落亚逸芳林公园民众联络所举行的榴梿宴上品尝D24和猫山王榴梿。这些新鲜榴梿来自马来西亚彭亨州,共重达1000公斤。
主办单位要求十人围坐在一起,有些人必须与陌生人同席,目的就是让大家结交新朋友。
美食博客郑春茂医生2008年发起这项活动,向爱吃榴梿的新加坡人介绍不同品种的榴梿。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从去年开始成为合作伙伴,安排参加者与陌生人同席吃榴梿,结交新朋友。
首次以传统戏曲
做为主题办活动
出席者每人支付38元,扣除承办开销后的款项将捐给协助亚洲儿童接受教育的慈善组织“Goducate”,以及援助释囚和家人的“Prison Fellowship Singapore”组织。
除了希望“以吃睦邻”,新加坡行善运动日前也首次以传统戏曲为主题举办活动,除了鼓励人们领略剧目传达的优良价值观,发扬友爱精神,也希望人们珍惜日渐式微的方言戏曲。
理事会前个星期天(20日)也选在芳林公园联络所的户外舞台举办“剧在月下”活动,吸引200多人到场支持,仿佛重现早期演街戏,一家大小及街坊共聚听戏的热闹情景。
袁国栋受访时说:“新加坡明年庆祝独立50周年,国人开始关注国家历史及文化遗产,如今回顾传统戏曲非常适合。”
他也指出,通过戏曲艺术传达伦理道德意识,少了说教意味,增添了艺术鉴赏的乐趣。
当晚,观众在戏台下观赏《六国大封相》、《智取芭蕉扇》、《柳明月救孤儿》等剧,聆听这些经典故事传达的孝道、乐善好施、精忠爱国等情操。粉墨登场的除了有超过百年历史的老赛桃源潮剧团、新新荣和潮剧团的演员,还有四名操流利华语、来自非洲马拉维的学生及全国职工总会属下的nEbO青年团义工等。
艺人沈炜竣与马拉维和本地青年同台演出《六国大封相》。他说:“我们把演出拍摄下来,上载到新加坡行善运动的网站及面簿,希望进一步宣扬正面价值观及戏曲文化。”
与11个月大的儿子、父母及阿姨一同前往观赏节目的郑利璋(35岁,行政人员)说,活动的宗旨值得鼓励,“道德伦理意识需要时间潜移默化地传达,我这次主要为欣赏戏曲而来,但希望今后有更多类似活动,好让我的儿子长大后,还能继续欣赏本地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