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印象中,今天的新加坡是个教育制度十分完善的留学热国。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一直以都备受留学生瞩目和欢迎。那么留学生了解新加坡完善的教育制度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呢?
据新加坡留学网了解:在资源匮乏的国家独立初期,教育工作者凭借不畏艰辛、勇于开创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为今天的教育制度打下稳固基础,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部长王瑞杰昨晚在“向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致敬晚宴”上发表长达半小时的演讲,感谢所有在独立初期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者。
这场晚宴为“教育工作者@新加坡50”(Educators@SG50)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接下来的一年,教育部将为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和退休教员举办茶叙和导览,各所学校将举办多项同新加坡50主题呼应的庆祝和纪念活动,并举行大型展览和一场在滨海湾花园举行的公众活动。
王瑞杰指出,本地共有1万4000名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参加庆祝活动。
700多名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及嘉宾出席在费尔蒙酒店(Fairmont Singapore)举行的晚宴。晚宴围绕着“重回校园”的怀旧主题,以歌舞表演代表“学校集会”和“音乐课”,幻灯片和影片则讲述教育界发展则代表“历史课”。
王瑞杰虽然是在“校长讲话”环节上台演讲,但他一开篇便说:“今天我觉得好像重回校园成为一名学生,现在正站在校长办公室里。”
他以大量鲜活的例子指出,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极为有限的资源,本着永不言弃的刻苦精神和对国家及学生的高度负责感,见证教育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并一步步创建如今值得骄傲的教育制度。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能以最快速度建造出足够学校,很多校园都根据同一“H”型设计大批量建造。当时每个月就有一座校园落成,转校的校长甚至能够闭着眼睛找到新学校的校长室。许多教职员亲力亲为打造校园,有人收集旧门安装在教室,有人亲自在操场上画出跑道。
由于急需扩充教师团队,一批批年仅16岁的见习教师为了提升专业知识必须上午教课、下午培训。后来课外活动开展初期,不少教师为了能辅导学生,下班回家后苦学乐器。
王瑞杰说,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为教育制度和国家的成功奠定基础,而他们勇于开拓、不畏艰辛、善用资源和对国家与学生责任的精神则培养一代年轻新加坡人成为优秀公民。他们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启迪很多学生加入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给每个孩子公平学习机会是不变目标
“虽然过去的50年发生了很多演变,但不变的是我们的目标,那就是给每个孩子学习的机会,能够平等地获取成功,而不是把机会留给有钱、有地位的人。我们的学校确实帮助了每个孩子实现潜质。”
王瑞杰也在演讲中转达李显龙总理对建国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敬意,感谢他们“奉献毕生心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王瑞杰总结演讲时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全部人的手共同掌握着国家的未来,在你们建设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建设。教学工具和我们推出的教学计划也许改变了,但那些你们坚守的价值观是不变的。”
晚宴嘉宾中有数名年过九旬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前校长和教育部前高级官员。新民中学前校长周炳麟(95岁)在1948年开始在马来亚的宽柔中学任教,1959年起在新民担任高级教师,后担任校长20年。如今仍以学校咨询委员会顾问的身份为校服务的他,在教育界已长达66年,退而不休。
周炳麟说,受邀出席晚宴令他感到“很满足”。“政府对我们这些老人家十分看重,我很感激。”
回忆往昔,周炳麟说当年学校没有礼堂,学生只能站在操场上,而今礼堂还设冷气。“现在的学生真有福气”。
南侨中学前校长高亚思(91岁)告诉记者,相较以前的教学条件,如今的教师在这方面幸运得多。“但让我不解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却常常觉得有压力。我们那个时候都不懂什么叫压力,事情来了,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