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新加坡被称作农历新年,而很少被人提及为春节。这是因为在新加坡这个常年如夏的亚热带花园城市里,一年到头草木葱绿,鲜花开放,感觉不到由寒冬到大地春回的气候变化。
在这个繁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里,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节庆文化都得以保存。新加坡人的很多新年习俗也与中国基本上一样,如家家户户要大扫除,门上要贴春联,要倒贴“福”字。除夕夜全家老小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要守岁以便延长寿命,到了午夜时分家长们要祭神拜祖先,大年初一开始晚辈要带着桔子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红包”。过年要穿新衣,说吉利话。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如鱼象征年年有余,年糕代表年年高升,发菜代表发财,桔子代表吉利等。
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几乎都保留了下来。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新加坡过新年最为独特的习俗,莫过于必须要吃一道称为“鱼生”的菜。这菜象征新的一年风生水起、好运旺旺。菜其实是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然后进食。此菜入口时也颇有讲究,所有人得将鱼片、配菜高高地捞起来吃掉,据说这样来年就可以事事顺利、步步高升。
新加坡过新年的第二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将桔子作为新年礼物。这一点可能是新加坡独有的春节特色之一。新加坡保留春节期间拜访亲友的习惯,一般来说,大年初一,晚辈拜访长辈;初二以后,同辈互拜。
与中国不同的是,即便拜访的人是长辈或上司,人们上门携带的礼物不但相同,也非常之轻,就是两个桔子。因为在简体汉字中“桔”字里面有个“吉”字,送桔子代表送“吉祥”和“吉利”;另一种解释认为送柑是中国南方人的过年习俗,由于广东话“柑”与“金”谐音,送柑(送金)也表示吉利、好运。送两个则表示“双双对对”、“好事成双”。
进入新加坡,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的交通状况了。无论在中午或者晚上,都不存在车辆高峰期的拥堵状况,除了在交叉路口有序地等待红绿灯以外,所有道路都通行无阻。
在新加坡的任何一条道路上,你都看不到交警,除非发生了交通事故。每一个路口,都有电子监控系统,一旦有闯红灯或者其他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面临的是很严重的罚款。违规者不但会被罚款,而且个人的诚信也大大打了折扣,没有人愿意被处罚,更不愿意因此而失去了做人的信誉。所以,严格的交通管理和处罚措施,形成了新加坡良好的交通秩序。
同时,每一条街道都有非常清楚的立体和地下交通标识,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十字路口和繁华地段,地上有隆起的斑马纹减速条。它们是铺路之前就设计好了的,与马路融为一体但是又非常醒目,路过的司机远远就可以提前减速,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ERP电子收费系统,是新加坡另外一个促使交通通畅的措施。新加坡的主要街道,都属于有偿使用区域。为了方便过往车辆的缴费,减少收费时间,路政部门在相关的收费道路路口上方架设了ERP电子收费系统,并在每一辆车子的顶端安装了电子扫描卡装置,车主只要把自己的汽车专用缴费卡插上去,每次经过收费路段,电子收费系统会自动扫描进行收费,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
收费缴费完全由电子收费系统自动完成,并且准确无误。这也是新加坡交通秩序井然的一个有力保障。
当然,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主要因素。
说新加坡是一个罚款国家,一点也不为过。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城市。它之所以整洁干净,与她的严格管理和严厉罚款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新加坡的律法,都逃不过它严厉的处罚。如果你在地上吐了一口痰,那么你会很快收到500元的罚单。经济处罚仅是一个方面,你还必须接受劳动处罚。相关部门会发一件黄马褂、一把扫帚、一只撮箕给你,然后请你在新加坡最繁华的路段上清扫马路一天。如果你拒绝,那么最终你得到的,是加倍的双重处罚,直到处罚完毕。
在新加坡的街道上停车,有严格的限制。不可以停车的地方,一定有明确的标识。在乌节路我们想在马路边上下车,遭到了漂亮导游的断然拒绝,她瞪大眼睛神色严肃地摆手说“不可以,这里不允许停车的。”并用手指着一个图形告诉我们,这个锁轮胎的图画就是不允许停车的标识。如果违反了规定,将会受到150元的经济处罚。
没有人会与律法对抗,也没有人去故意违反律法。
新加坡政府把多元民族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理想就是要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统一的由“新加坡人”所组成的共和国,而不是由不同民族混杂到一起的国家。新加坡的宗教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宗教多元化,即政府平等对待各宗教,承认宗教对于人民的重要性,不干预宗教团体的正常活动,保证宗教信仰自由。第二,政教分离,促进容忍。新加坡是个世俗国家,不允许宗教团体干预政府事务。李光耀曾经指出:“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环,它指导信徒们道德价值和范围,也照顾信徒们的精神、道德和社会福利。但是宗教团体必须把人民的经济和政治需要留给非宗教团体,如政党去处理……把宗教和政治分开,各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容忍,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新加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造就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
在新加坡游览数日,这个小城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明媚旖旎的热带风光,也不算前卫现代的建筑创意,而是便利有序的公共交通。
新加坡的地铁里不允许喝水、吃东西。为了方便监督,地铁里设有很多“巡逻”的志愿者,或是大爷大妈,或是放假的学生。他们一旦看见有人喝水、吃东西,便立即上前劝说:地铁是大家的,请爱护公共卫生。被劝的人通常都会认错。因此,车厢里几乎找不见垃圾。
没人吃吃喝喝,也没人吵闹、拥挤。等车时,人们通常都安静地排着队,等上一班的乘客全部下车,再从从容容地上车,没有人插队,也没有人拥挤。
新加坡的地铁里还有专门为老人、小孩、孕妇留的座位,用不同颜色区分开来。人们走进车厢,都很自觉地不去坐这些座位。就算偶尔坐一下,看到有行动不便的乘客走进来,也会立刻站起来,主动为他们让出座位。
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民众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规定乘地铁出站后45分钟内接着转乘公交车,票价会有很大的优惠。民众得到了实惠,自然愿意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这样一来,新加坡的汽车尾气污染和交通拥挤都得到了缓解。
除了票价有优惠,新加坡的公交车也很人性化,车门是向外缓缓打开的,不用担心被挤到。公交车上还设有红色“停车”按钮。如果想在某一站下车,只要按下红色按钮,司机一定会给你充足的时间下车,不会出现来不及下车的情况。
不得不说,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真的很有“人味儿”。
新加坡也是有“官话”和“套话”的。很多与新加坡打过交道的人发现,新加坡官员所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新加坡地小人少,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
“新加坡没有什么资源,就连土地也缺乏。全国面积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国防、公共设施、企业、居民都要用地,我们把所有空出的土地全部绿化,建起公园。”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官员这样介绍。就在这寸土寸金之地,新加坡拥有近1万公顷绿地,航拍图片显示,新加坡的绿色覆盖率在2007年就接近47%。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我们不得不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这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官员的开场白。由新加坡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的公共租屋,占全国住宅量的85%左右,他们的样板房时尚、现代、实用,大的组屋有五房,有110平方米。
在一个膜技术企业,女老板这样表达创业的动机:“新加坡是一个什么资源都缺的国家,而淡水尤其真贵。除了致力于海水的淡化及利用外,水循环使用是最值得投入的科技领域。”新加坡对水资源的重视无以复加,以李光耀命名的“水源荣誉大奖”是国际水利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该奖项用于奖励国际上为解决全球性水问题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机构。
新加坡职工总会的干部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平价合作社,我发现这个自1986年就没有再使用罢工权利的工会,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开玩笑问:“我怎么感到你们工会领导和政府官员、议员以及公司老板好像是一伙人啊!”工会的干部这样回答我:“最重要的是就业,而不是罢工把企业主搞垮,新加坡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它非常脆弱,经不起折腾,新加坡劳资只有团结,才能双赢。”
在新加坡植物园,导游特别介绍我们一种花——卓锦·万代兰。问他为什么这种花会被选作新加坡的国花?导游脱口而出:“你看这种花植株直立向上,一直往顶端开花,新加坡是一个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我们不努力向上,就没有希望……”
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必须有所作为。新加坡官员的“官话”和普通民众的“套话”,煤油媚上,没有矫情,也没有自矜,他们不断重复着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清醒认识,他们忧患,所以进步。
在新加坡,一个谈恋爱的小伙子对女友说:“我们一起申请组屋吧。”千万不要以为就是两人合买房子而已,他这是在求婚呢。根据规定,一对订了婚的恋人可以一起申购组屋,但两人必须在收房之后三个月内向建屋发展局提交结婚登记证书。
这种含蓄的求婚方式背景是新加坡的组屋政策:由政府建造房子出售给居民,保证绝大多数人能买得起,但每户只能买一套。
组屋是新加坡最常见的公共住房形式。组屋由建屋发展局建造,向公民和永久居民出售。组屋虽不奢华,但也不窄小。许多组屋与相对更加高档的共管公寓和私人公寓在相同的地段比邻而立。
建屋发展局为超过80%的常住人口提供公共住房。新加坡人口约518万,其中常住人口379万,包括326万公民和53万有永久居留权的外籍人士。建屋发展局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建造组屋,到2010年共建造99.9万套组屋,目前逾八成常住人口住在租屋区。
新组屋以低于市场价格卖给符合资格的首次购房者,有补贴性质。组屋转售市场的买方也必须是符合资格的公民或永久居民,基本原则是每户居民只能拥有一套租屋。因此,土地供应,开发商以及炒房者所在的二手市场三个环节均在政府严格控制下,可以杜绝暴利产生。
新加坡1955年开始建立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公积金按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可以减税。新加坡公积金连同利息归入会员名下,由公积金局统一管理。
新加坡公积金的起点是劳工养老问题,外资企业撤走后,政府为解决劳工的养老问题而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最初公积金只能用于雇员的养老和抚恤遗属。但公积金大量增值后,新加坡需解决增值收益如何返还给缴存人的问题,于是,公积金陆续覆盖了缴存人一生的社保需求。
除保证正常支取外,新加坡公积金全部缴存于政府投资局,投资局通过发行债券筹措的资金作为“国家发展基金”贷放给政府机构和企业,贷款利率高于国债两个百分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是其最主要的贷款对象。
1968年,新加坡公积金可以用于购买组屋或私人住房。住房需求下降后,公积金又被用于国民教育和医疗保健。在医疗领域,新加坡公积金局组建了新的医疗机构,医院向公积金局发债券。
新加坡公积金是一个自住的社会化基金,缴存人可以自住决定一部分公积金的投资方向,其风险和收益自负。亲人之间可以相互代缴代还公积金。通过这一制度,新加坡政府不用通过税收手段和财政资金,便解决了国民的社保问题。